今天是 欢迎来到中共烟台市委老干部局!
您当前的位置 : 老干部局  >  阵地建设  >  干休所

干休所,就是我的家

责任编辑:老干部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07 17:09:58

  编者按:本文作者莱州市干休所李鑫,曾经的是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豪情壮志、意气风发,被授予国家运动健将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成年累月的艰苦训练,超负荷的训练导致病痛常年伴随着他,最终无法继续从事专业训练。2015年11月,他作为一名残疾军人转业到莱州市老干部休养所,成为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让我们看一下年轻老干部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莱州市干休所的老干部,平均年龄都已高达90多岁且大多身患疾病,反应迟缓,交流中往往会出现沟通不畅、词不达意的现象。这让我的工作热情瞬间一落千丈,日常主旋律“最美不过夕阳红”和部队上每天热火朝天的训练氛围形成强烈反差。这让刚进入干休所的我每天都会被莫名的失落、枯燥和惆怅所笼罩,而且驱之不散,我很迷茫这样的工作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直到一次我去老干部家中送党建特刊,老同志见我情绪有点低落,开始跟我聊了起来,得知我的困扰之后,老同志给我讲起了老所长的故事,而他的故事也成为我全身心投入老干部工作的一个转折。

  三十六年真情付出但他从未对自己的服务“打折”

  “干休所就是我的家,老干部就是我的亲人,能为他们做点事,我觉得很开心”老所长的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在职期间,他始终是用真心和热情为老干部服务的“领头羊”;退休多年,他依然是干休所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的“基准兵”。他没有做出丰功伟绩,却是干休所里只要一提到就会竖起大拇指的“名人”。他,就是莱州市老干部休养所的老所长陈学聪。

 忠诚是一份信仰

  1982年12月16日,陈学聪一直记得伴随着干休所的组建,他调入干休所的这个日子。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将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了干休所的建设中。步入干休所这个大家庭后,工作期间陈学聪舍小家为大家,资金不足,他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精打细算,节约经费,他带领筹建办的同志们艰苦奋斗,自己能干的事绝不请工人,每天吃的是干粮揪着咸菜、开水;不懂专业,他就请教施工队的人员,借阅相关书籍资料,把有用的东西全部抄下来,足足记了三本笔记;为了工程,他和施工队同干同住,晚上在工地现场守夜,四年的建设时间中,他回距离单位不足500米的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干休所建成了,陈学聪却瘦了30多斤,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倾注着陈学聪的汗水和心血。他的努力和付出也终于使老干部有了一个环境优美而舒心的“家”。

  热情,是一份使命

  对于工作,陈学聪说:“我热爱这个集体,热爱这份工作,为老干部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就是我们老干部工作者的使命和应有的担当”。在担任所长期间,他建立了老干部信息库,掌握了老干部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基本信息等,为全心全意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没有电脑的年代,陈学聪把老干部们的信息资料全部牢牢记在了脑子里。1987年,干休所收到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个姓董的男孩,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干休所工作人员马上翻查人员信息,但是翻遍所有档案也没找到姓董的老干部,又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查找,依然没有结果,无计可施的工作人员把情况报告给了陈学聪,他一听,脑子里把老干部的资料过了一遍,对工作人员说“你们去问一下老孙县长,我记得他女婿姓董”。工作人员马上带着录取通知书跑过去一问,果然是孙县长的外孙。录取通知书及时送到,工作人员如释重负之余,也更加钦佩陈学聪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为了提高服务老干部的能力素质,陈学聪带领干休所工作人员学习了老年人心理学、水电基础知识、医疗保健常识等,确保服务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老干部有需要,他总是带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出现。他教导底下的工作人员,在干休所工作,要把握住两个原则:老干部们的事,再小也要当大事来做好;对于老干部们的需求,要争取想在老干部们的前面。

  守护,是一份责任

  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 1992年退休后,陈学聪服务老干部的热情丝毫不减,坚守“将老干部的呼声、需要、幸福与满意放在首位”的理念,始终保持党员本色,牢记党的宗旨,信念坚定,无论在职还是退休,心系老干部。多年来一直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阅览室永远有他工作的身影、花草旁始终有他无微不至的呵护、家家户户会定期收到他亲手送到的报刊、老干部们遇到问题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哪怕身体不舒适也会坚持上阵协助大家,人生短短数十载,如何度过一生,如何才能将人生的刹那化为永恒?陈学聪给出了一个答案:“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即便离开工作岗位,仍会用一己之力、解一时之需、坚一生之信,为干休所奉献最后的“烛光”,用热情描绘余生岁月。老所长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对工作精神的延续,更是完美诠释了“无私奉献”一词。

  听完老所长的故事,我逐渐体会到了做一名老干部工作者的光荣和价值,体会到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开创者,他们把火热青春和美好年华献给了国家,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曾经的拼搏奋斗,党把他们的晚年交给我们,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是我们老干部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价值所在。

  我开始主动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

  四年来,我潜力角色转换,做好老干部的守护者、贴心人。围绕给老干部服好务,我有以下三点切身体会。

  一是带着感情做服务。我把每一个老干部当做自己的亲人。每当我遇到老干部手拎重物,都会主动接过他们手中的东西。回家路上,老干部往往讲起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感叹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把老人送到家,看到空荡荡的屋子,衬托着老人孤独佝偻的身影,我心里不禁一酸,主动和老人说,“爷爷,我再陪您聊一会儿吧,您再讲讲革命年代的故事。”“好!好!”老人一阵喜形于色。长此以往院里的老干部见了我就会亲切的喊我小李,神情像极了在呼喊自己的孩子一样。

  第二是带着责任干服务。坚持做到老干部的需求是服务责任,老干部的呼声是服务信号,老干部的幸福是服务准则,老干部的满意是服务追求。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任何场合,只要老干部的一个电话,我都会尽快赶到老干部身边,绝不推诿,更不敷衍,我曾多次在婚宴、朋友家里、战友聚会等场合接到老干部的求助电话,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帮忙处理,这让周围的很多朋友、亲戚和战友都感到不解,但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我必须做好。

  第三是带着思想想服务。所里很多老干部都是孤寡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给他们提供服务,我在他们的手机里保存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由于很多老干部在手机操作上存在困难,我把自己的手机号设置为快捷号码“6”,叮嘱他们按键“6”就可以接通我的手机;每年酷暑来临我都会去老干部家里看看空调使用情况,寒冬来临去老干部家里看看供暖设施有无损坏。老干部们不会挑选电视节目,我按照电视台编号和电视台名称一一对应编写好电视台号码对照表。把老干部的生活细节想细做好,让老干部身心无虞的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我们干休所的工作是平凡的,如同酷暑难当里的一缕清风,干涸土壤中的一滴露水,但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凡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不简单。

  作为新时代勇于担当的青年,我不忘初心跟党走,过去我是紧跟党的步伐勇扛钢枪保家卫国的战士,现在我是爱党敬业视老干部为亲人的老干部工作者。把党对老干部的关怀、温暖及时送到他们身边,让我们的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故人已逝,精神长存。老所长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党员,永不退休”。从老干部们的“好孩子”变成了“好兄弟”。认真负责、默默奉献的老干部工作者精神更值得我们薪火相传,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以提高老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像老所长那样甘于奉献自身的光与热,在平凡岗位上守初心,坚使命,铸就不凡人生!争做一名合格的老干部工作者!

版权所有:中共烟台市委老干部局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387号 鲁ICP备16031649号-1 网站简介联系方式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返回顶部